生态发展看贵州贵州首个碳汇城市看山卖水秀

寨沙侗寨农家乐乡野旅游已成规模德旺乡净水村冷水鱼养殖基地,工人捕捉即将售卖的鲟鱼昨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发展看贵州”网络主题活动,在武陵主峰梵净山脚下的铜仁市江口县启动。该活动由中央网信办和生态环境部主办,贵州、重庆、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网信办共同承办。从5月14日起,在未来近一周里,来自中央及各省市的网络、媒体,从武陵主峰梵净山脚下的铜仁市江口县出发,分别前往遵义市、贵安新区、贵阳市,寻访贵州干部群众围绕山、水、林,守住青山绿水、建设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体验和感受贵州的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经济。活动第一站是铜仁市江口县,这里位于湘黔交界,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下。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平方厘米12万个。莽莽梵净山,孕育出了上百条小溪、河流。曾经偏僻贫困的江口县已经成为贵州省首个碳汇城市。秀空气:碳汇城市通往江口县的高速公路旁,一块白底红字的标语抢眼——国家碳汇城市江口欢迎您。“碳汇城市”,简单说,是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利用森林覆盖率高、碳吸收能力大、工矿企业少的优势,让市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尊重自然格局、文化传承创新的城市。年,江口县成为贵州省首个国家碳汇城市,全国第三个碳汇城市。江口县能获得这块招牌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因素。“我们的森林植被,为此做出巨大贡献。”江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田仁军说。据测算,每棵大树可通过消耗二氧化碳,产生1.8吨左右氧气,从而达到削减碳的作用。江口县森林覆盖率73.56%,在贵州省排名第二。梵净山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95%,每平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2万个。优良的空气质量,成为铜仁市的“卖点”之一。来自北京的一位记者说,夜宿梵净山脚下,听着蛙鸣、河水声,很快进入深度睡眠,“负氧离子的浓度,决定了我的睡眠质量。”据当地干部说,此前一位客商,拗不过地方几次三番邀请到江口考察,原打算来看看就回去。但在这里睡了一晚后,第二天早晨打电话给县领导,确定签约投资。“我在这里睡了一个好觉。”这位客商后来解释说。江口县的好空气,除了招来游客和客商,现在已有了交易。据介绍,去年该县进行了第一笔碳汇交易——根据国际规则,碳排放多的国家或地区,可通过购买的方式,向碳排放较少,或有碳汇储量的地方购买碳排放指标。卖水:一河清水做文章德旺乡净河村,位于梵净山主峰脚下西侧,源自深山的净河水,从村子正中的平坝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喝一口,清冽甘甜。杨再红,这位50岁的农妇,住在河边的东上组。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贫困户之一,她在离家米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上班,每个月工资多元。这个冷水鱼基地,是贵州省最大的,有64口大池,多口小池,养殖着鲟鱼、三文鱼等。“我跑了好几个省,才找到这个地方。”养殖基地的老板、贵州东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章说。净河水除了干净,水温长年维持在15至24度。这个水温,正适合鲟鱼、三文鱼生长。这样的“冷水河”,在江口县有42处,冷水资源量1亿多立方米。从年开始,江口县利用这个优势,把开发冷水资源,发展冷水养殖,作为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冷水鱼养殖基地多亩,产量3吨,年产值1.4亿元,占全省冷水鱼产量28%以上。王章的基地,还联系着户贫困村民。这些村民,以土地、资金或劳务等形式入股公司,占公司总股份的13.58%。德旺乡乡长蒋志国说,户贫困村民,通过参股冷水鱼养殖、在基地务工等,仅一年多时间,已有多户脱贫摘帽。“公司的年利润有多万元。”他说。武陵山区腹地,梵净山中的江口县,良好的植被孕育出了99条小溪和4条河,溪水河水几乎都可直接饮用。“单纯用了养冷水鱼,太可惜。”当地干部说,娃哈哈、屈臣氏,已看上这里的优质水源,正筹建饮用水灌装点。看山:“轿夫村”的变迁梵净山主峰脚下的寨沙村民组,生活着75户村民。他们80%以上是侗族,夏姓居多。夏德良,一位50多岁的村民。他曾是梵净山上的一名轿夫,守候在通往梵净山的旅游步道边,等候雇主。“当时,寨子里青壮年男子,几乎都在梵净山上当轿夫。”夏德良说。古老的寨子,虽在山脚的河边,风景优美,却“牛屎成堆”。多人的寨子,一半以上外出务工。年,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主峰海拔多米的梵净山,以极其良好的森林植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周边的农家乐、乡村客栈,逐步发展起来。寨沙村民组的轿夫们,因登山索道的建成,大多“失业”。51岁的夏德发,当时是村民组组长。他和10个村民小组代表,说服大家改善村居环境——首先是大家在山上的耕地,都要退出来种树;接着是拆掉破旧的老房子,统一规划,重塑侗族村寨。今天的寨沙,青山秀水环抱,中间点缀着侗族鼓楼和金丝楠木树,房屋围绕着鼓楼广场。来梵净山的游客,几乎都要进寨子,吃一餐农家饭,买一次山货,跳一场侗族篝火舞。铜仁市委宣传部提供的材料显示,年,以梵净山为主的铜仁生态旅游,共接待游客万人,实现旅游收入亿元,旅游收入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9%。夏德良说,现在寨子里年人均收入最低的也有3万多元,多的有几十万元。曾经的村民组长夏德发告诉记者,当年改造寨子,每户村民家都有贷款,全组村民贷款总额0多万元。“不到三年,贷款就基本上还完。”他说,更重要的是,整个寨子,已没有一人外出务工,家家户户都有产业。(来源:贵阳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2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