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不但没死,反而还上市了
在朋友圈销声匿迹多年后,曾经喜提和谐号的微商开始分批喜提上市了。
过去一年里,排队冲刺IPO的队伍中,出现了多个曾靠微商发家的公司。比如新消费品牌认养一头牛,老国货韩束,还有医美面膜双雄敷尔佳与巨子生物,甚至还有周杰伦的身影——今年3月,被称为“周杰伦概念股”的巨星传奇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是其在一年内第二次某求上市。
相比当年在朋友圈的舍我其谁,在这些公司的招股书中,微商往事大多被精心处理、一笔带过。
本文就将通过它们的招股书,来尝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曾经的微商们为何要密集谋求上市?
2、招股书中是如何隐藏它们的微商基因的?
3、洗掉微商标签总共需要几步?
01
刻在骨子里的微商基因
前有教父吴召国把公司年会开进人民大会堂,后有教母张庭豪掷17亿在浦东买楼,微商们总是乐于对外展示惊人的财力,却除了“+V咨询”以外,鲜少分享他们的致富秘诀。
但随着招股书的披露,众多头衔等身的微商大佬现身聚光灯下,其财富密码也随之公开。
(1)操着卖白菜的心,赚着卖白粉的钱。
招股书显示,巨星传奇的魔胴咖啡等健康管理产品,毛利率稳定在70%以上,吊打一切咖啡饮料;巨子生物的医美面膜去年毛利率高达87.2%,而医美面膜这个品类的毛利率,平均高出普通面膜30%[2]。
从定价看,魔胴咖啡平均单杯价格直逼星巴克,医美面膜的价格更是倍杀同行。国产面膜的售价大多在5-15元之间,比如润百颜、薇诺娜为代表的功能性护肤品牌,而敷尔佳、可复美(巨子生物)等医美面膜,单片售价在30元以上[2]。
但实际上,这些产品的成本非常低,医美面膜的单片生产成本大多只有1.4-1.6元[2],相比核心成分高度内卷的护肤品,医美面膜的配方成分高度精简,核心成分不是玻尿酸,就是胶原蛋白——有肯定有,但有多少就说不准了。
(2)营销概念吸引消费,逆袭爽文吸引代理。
早年被代理们炒得火热的医美面膜,实际是用于术后修复的医用敷料,其精妙之处在于,蹭着医美的红利降低认知门槛,同时营造出轻松变美的幻觉。做一次线雕项目动辄数千元,但以“模拟线雕技术”为卖点的医美面膜只需30元一张。
微商专业文案
这种传统艺能也继承到了招股书里,据巨星传奇描述,魔胴咖啡是一种基于生酮减肥法、能够管理体重的“防弹饮料”。
由于医美面膜惨遭药监局打假,敷尔佳与巨子生物对此已只字不提,改走“专业皮肤护理”赛道,敷尔佳主打玻尿酸(原料采购自华熙生物),巨子生物则是反复强调自主研发的“重组胶原蛋白”成分。
包装产品只是铺垫,微商的另一个营销重点是代理——打造一个可复制的草根逆袭故事,吸引更多宝妈、学生党们加入做代理。因此,一个合格的微商朋友圈,往往是转账截图和人生感悟交相辉映,既有跟奥巴马这种政要握手合影(PS的),也有全款拿下玛莎拉蒂的雄厚财力。
想学吗,私信我+V一对一辅导。
“喜提xxx”成为流行梗
代理制度成为微商最易被识别的特征。代理链条的层级与业绩挂钩,卖的货越多,代理等级越高,拿货价也越低;但对于大部分代理而言,做大业绩,只能靠自己大量囤货,同时发展下线,转嫁库存之余还能拿提成。
微商品牌的销量与代理规模高度挂钩。魔胴咖啡的分销商上万,TST号称帮助万人就业,足以让郭台铭和王兴同时沉默。只是,这种拉人头、搞分销的玩法与传销一步之遥,曾荣获上海市青浦区纳税冠军的TST,今年便因涉嫌传销被立案调查。
所以,谋求上市的微商品牌,都在有意识地与代理商做切割。
韩束的招股书对此只字不提,巨星传奇发挥语言的艺术,把微商包装成“新零售分销网络”,并将总代理商昆山汀奢的股权完全剥离;敷尔佳改良分销模式,搞起分销联盟,让代理直接向品牌方订货,巨子生物则忙着和搞微商的子公司“西安创客村”撇清关系[3]。
可光是招股书做文章还不够,微商品牌想要洗白上岸,还要付出更多代价。
02
痛失代理商的洗白之路
微商最令人诟病的,是层层压货的经销模式,微商模式最吸引人的,同样也是层层压货带来的高周转和高毛利。
但走到了上市这一步,也意味着这种有争议的销售模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惨遭避嫌的西安创客村一度是巨子生物的出货大户,在年贡献了集团过半营收。此后两年,其销售额不升反降,营收占比也下降到29.3%。这背后是微商渠道策略的变化——重直销,轻分销。
既然代理压货有风险,那就拓展直销渠道,把货直接卖给消费者。以天猫、京东等线上电商旗舰店为新阵地,巨子生物与敷尔佳近几年的直销渠道增长迅速:敷尔佳的线上直销收入3年翻了23倍,巨子生物在年靠直销卖了6.89亿,直销营收占比也提升到44.4%。
更早转型的韩束,还拓展了超市、化妆品连锁店等线下零售渠道,其中包括多家屈臣氏门店。
销售渠道变化后,品牌的营销策略也要跟着走,为此,微商品牌需要一边提高大众知名度,一边洗掉微商的标签。
早年微商善于借助明星推广品牌,轻则签约代言,年会走穴,站桩配合代理合影;重则躬身入局,除了自创TST庭秘密的张庭,郭德纲和刘嘉玲也曾推出面膜品牌。名人效应这套打法在今天依然有效,敷尔佳请过邓伦、赵露思做代言,韩束去年成为中国国家游泳队的官方合作伙伴,周杰伦也始终是魔胴咖啡的金字招牌。
更进一步,则是扎堆冠名综艺。年,《乘风破浪的姐姐》首播后,讨论度最高的不是参赛姐姐,而是冠名商“梵蜜琳”——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广告片里,没有一个姐姐把那玩意往脸上抹。
敷尔佳、创尔生物、巨星传奇的招股书里,都有提到影视、综艺等内容IP的植入宣传。
梵蜜琳冠名《乘风破浪的姐姐》
即使走进大众视野,“梵蜜琳”们依然难逃消费者对其微商出身的诘问。聪明如韩束、敷尔佳,已经借直播电商的热度,给自己打上“播品牌”的新标签。
新消费品牌提供了现成的直播推广思路,头部主播造势推广,中腰部主播+品牌自播负责出货。李佳琦曾在一场直播里卖出25万敷尔佳白膜,张庭亲自下场在抖音开播,首秀拉上华为手机、戴森吹风机作陪,主推的两款TST产品共计卖出1个亿。
但在这个过程中,新的问题出现了:流量成本居高不下,营销投入连年增加。
低廉的获客和运营成本,曾是微商最大的优势。流量端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