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50年才出一个制造业首富他打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www.xxzywj.com/m/
香港人提到李嘉诚,总有点说不清,道不白的感觉。上世纪90年代,李嘉诚是白手起家、晋升亿万富豪、体现“香港精神”的正面形象。如今,李嘉诚变成了躺在香港人身上“吸血”的包租公。与爱国爱港的霍英东相比,李嘉诚是个标准的资本家——哪里投资回报率高,我就去哪里。无关国家,无关信仰,金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年,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香港提出打造“数码港”,实现产业升级,改变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金融业的格局。不幸的是,“数码港”最终变成了“李家港”,在李嘉诚企业接手“数码港”项目后,拿到的土地没有用于扶植互联网企业,转手干起了房地产开发,变成了楼盘。马化腾曾说:“如果香港‘数码港’项目搞成了,就没有深圳什么事了。”李嘉诚以一己之力改变了香港万市民的命运,以至于有人惊呼香港患上了“李嘉诚综合症”。年,香港诞生了一名新首富:曾毓群,他以亿美元的身价击败了李嘉诚,接任香港首富。值得注意的是,曾毓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香港富豪。传统香港富豪靠房地产起家,李嘉诚、李兆基、霍英东,概莫能外。可曾毓群依靠的是制造业,美团的王兴评价说:“他(曾毓群)是可以比肩任正非的人物。”获得如此赞誉的曾毓群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能治好香港的“李嘉诚综合症”吗?曾毓群超越李嘉诚成为香港首富1、被金融“掌控”的城市小帅有个同学叫小薇,女生,本科毕业后,跑去香港中文大学读了研究生。在内地时,小薇读的是文学专业,研究生主攻西方文学。照理说,她毕业后应该做名记者或作家,靠码字为生才对。可香港的就业环境,让她不得已选择了保险。一个搞文学创作的才女,变成了“卖保险的”,多少让人有些想不通。小薇说:“这有啥的,在香港卖保险比码字赚钱多了,我上班第一年月薪能拿到2万港元。”比香港普通人收入要高一倍。香港的高物价,高生活成本,迫使小薇不得不放弃了文学理想,转战金融。金融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小薇每天盯着业绩表愁眉苦脸,在同学消息群里说:“大家有没有想来香港定居的?购买万的XXX保险业务就可以了,有需要联系我哦!”工作后,小薇学会了抽烟,午餐时间,她会习惯性走到公司楼下的吸烟点,点燃一支细烟,缓解压力,同行的还有七八个女同事。她说,在香港,女性抽烟正变得越来越普遍。金融的高收益让年轻人趋之若鹜,为了能尽早买房“上车”,香港年轻人放弃了学生时代的理想,投身到金融大潮中,谁也不想落后于时代。数据显示,美国是全世界对金融依赖程度最高的地区,金融产值占到GDP的85%,其次就是中国香港,金融占比达80%以上。而香港金融产值中的一半来自于房地产——李嘉诚的主业。李嘉诚对香港楼市的控制,不限于民宅,而是香港各个角落都有李家的房产。一名香港小学生在《李家的城》中写道:“左边一家屈臣氏,右边一家百佳,像两个保安守护着寸土寸金的土地。脚踏在一尺尺的地板上,就像踩在一只只金牛山……屈臣氏、百佳、和记电信、、惠康……看着一间间诚哥旗下的物业,我心中无比感动。香港内的一切商店,不论是哪种类型,全是诚哥带给我们的祝福与恩赐。”李嘉诚对香港的影响力,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恐怖。小学生作文《李家的城》“李嘉诚综合症”具体症状为:无法改变金融一家独大的产业格局。香港动辄20万/平米的住宅,将银行与房地产深度绑定。如果楼市价格下跌,买房者感到亏损,自然不会给银行还钱,银行负债率过高宣布破产。80%的金融依赖度的香港会允许银行倒闭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更何况,好不容易凑钱买房上车的中产阶级也不允许楼市下跌,那些房子可是他们一生的积蓄换来的。人人知道高房价“掌控”了香港,人人都找不到改掉高房价的办法。一位香港金融官员甚至露骨地说:“香港必须采取‘亲资本’的发展道路。”亲资本意味着远民生,“李嘉诚综合症”严重至此。老年人也要勤奋工作2、曾毓群对香港的意义香港多少年没出过不是搞房地产金融的首富了?50年!上世纪70年代,制造业移到内地后,香港便成了金融的天下。霍英东“发明”了期房,李嘉诚“发明”了公摊面积。期房让老百姓用很少一部分钱买到房子,然后给银行打一辈子的工;公摊面积把原本应该由开发商承担的拿地成本,二次均摊给所有买房者,多出的利润流进自己的腰包。金融本身有生产一件有实际价值的商品吗?没有。金融只会搞“钱生钱”的游戏,用杠杆不断放大收益,放大风险。资金在“钱生钱”的游戏中空转。《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近一百年来,全球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资本收益率维持在5%左右,经济增长率只有1-2%。经济增长的红利可以被全民享有,而资本收益率不同——资本越大的人,赚的钱越多,无产者或小有产者根本没有机会参与。长此以往,贫富差距自然越来越大。《21世纪资本论》惊呼:现今的世界,可怕的不是身份世袭,而是财富的世袭!空转的金融资本只能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回归制造业,摆脱金融控制,香港或许才有新发展。曾毓群正是一名制造业的实干家。与大多数成功人士一样,曾毓群也是一名“学霸”,从小成绩一路开挂,考入上海大学,毕业后,进入电池制造业,后来以他的家乡福建宁德为名,创立了“宁德时代”。或许,大多数人对宁德时代了解不多,因为普通消费者很少接触到宁德时代直接生产的商品,宁德时代的电池属于工业范畴,是电池行业的“隐形冠军”。尤其是新能源车兴起后,宁德时代成为新能源汽车界当之无愧的霸主。全国70%、全球50%的新能源车电池,由宁德时代生产。表面上风光无限的蔚来汽车,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离开了宁德的电池,蔚来汽车根本发动不了。特斯拉20%的电池由宁德时代生产。曾毓群(左)据说,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大佬们,需要排队才能约见到曾毓群。新能源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方式颇为“苛刻”:一种是车企包下整条生产线,比如宁德时代有一条以“Z”为代号的生产线,专门为特斯拉生产,“Z”是曾毓群名字的首字母,可见内部对特斯拉的重视。包生产线的合作方式,需要车企吃下整条生产线所有产能。如果车企达不到要求,只能吃部分产能,需要和宁德时代签订一年订货量,比如3万个电池,不管车企今年卖掉多少辆车,反正3万个电池必须拿走,全额支付费用。如此强势的合作方式,在制造业中堪称罕见,在别的厂家愁着如何卖货时,宁德时代做起了“卖方市场”的生意。在海外,宁德时代与松下、LG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一年间宁德时代股价从涨到块作为香港50年来第一位制造业首富,曾毓群在香港没有工厂,产业聚集在内地。香港对他的意义只是个公民身份,但他对香港的意义,或许是划时代的——如果香港再依靠李嘉诚这种玩资本游戏的人发展,只会陷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即使李嘉诚一再声称:“我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合法的。”合法但不合理,金融掏空了香港制造业,流失了就业岗位,让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有婚难结、中年人有贷难还、老年人有家难归。据统计,香港有40万人住在“劏房”里,居住环境令人咋舌。治好“李嘉诚综合症”,不能依靠李嘉诚大发善心,搞几个慈善基金,捐点款就能解决问题。要靠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再兴。中国香港需要更多曾毓群这样的实干家,给香港补上制造业的“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6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