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实现盈利从屈臣氏经验看美妆零售商该
文/吴辰光
编辑/大风
曾经风光无限的美妆零售赛道因为疫情和经济下行开始集体遇冷。
一方面,以莎莎、万宁等为代表的老玩家,在经过电商的洗礼后,有的已退出中国内地市场,有的还在寻找新出路。另一方面,以HARMAY話梅、WOWCOLOUR等为代表的新式美妆集合店虽有资本加持但也遭遇闭店潮。究其原因,迟迟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是新老玩家均面临的难题。
8月4日,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发布上半年财报,这些数据再次显示出疫情之下美妆零售业的艰难。财报显示,屈臣氏中国市场营收96.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3.34亿元),同比下降17%。尽管受上半年综合因素影响营收下滑明显,但屈臣氏整体仍保持盈利,上半年录得息税前利润6.23亿港元(约人民币5.36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化妆品零售总额为亿元,同比下滑2.5%,这是过去10年以来,上半年度化妆品零售总额的首次下滑。
今年大环境下美妆零售日子不好过,屈臣氏等一众零售商营收下滑算是“意料之中”。但考虑到当前大背景下,拥有家门店规模的屈臣氏依然实现盈利,却是“难能可贵”。屈臣氏在重压之下的表现,或为美妆零售商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突围思路。
市场遇冷
近两年,在资本的推动下,HARMAY話梅、WOWCOLOUR、THECOLORIST调色师、HAYDON黑洞等多个新玩家纷纷加入,美妆零售赛道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直到今年年初,资本市场还呈现一片热闹的景象。今年1月,WOWCOLOUR宣布获得上亿美元A+轮融资;HARMAY話梅也完成了近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据悉,这已是该公司自年以来获得的第四轮融资。而稍早前,在年7月,THECOLORIST调色师的母公司KK集团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年8月,HAYDON黑洞完成了1亿美元A+轮融资。
某新型美妆集合店的内部布局
不过,在资本热闹的背后,却是接踵而来的闭店潮。美妆零售市场正集体遇冷。一时间,美妆零售赛道呈现出一边融资一边闭店的独特景色。
曾经凭借沉浸式互动和自助式服务体验,让这些新玩家快速获得了众多年轻群体的青睐。但当玩家过度扎堆导致同质化现象开始凸显,在没有了新鲜感后,用户的忠诚度也开始下降。同时,盈利模式不清晰,再加上疫情反复的影响,让这些新型美妆零售加速降温。
对此,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疫情的反复以及直播电商的发展,对美妆集合店的冲击很大。尤其是直播电商的可视化,让主播通过试妆的体验方式就比传统电商的效果要好得多,提升的是用户的信任度。而新玩家虽然在店面布局、产品体验上吸引了很多年轻群体,这种“线下美学”对到店率会有一定帮助,但也只是表象,很多人去打卡但未必能形成转化。
艾媒咨询CEO张毅则指出,当前美妆零售业正处在剧烈的洗牌期,一方面,在门店布局的传统企业,不仅面临疫情的冲击,还有消费者年轻化对于购物需求的改变。另一方面,新玩家虽然用资本打法不停地拓店,但是后续融资难,想要解决资金链的问题就务必要在盈利模式上下功夫,这是整个行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洗牌已成必然。
破局之路
既然市场需求仍在,作为玩家还得想办法破局。
据悉,HARMAY話梅正在跳出美妆集合店的概念,向生活方式品牌转变,目前已容纳的品类除了美妆外,还包括咖啡、零食、饮料、小家电等。
WOWCOLOUR除了店面面积缩小外,还将此前的轻BA(美妆导购)服务思路转变为注重BA服务。
不管怎样,对于新玩家来说,在打完概念后,还得回归零售本身,需要从服务、渠道等多方面下功夫。
而这些恰恰是老玩家的优势。以屈臣氏为例,自年布局中国内地市场以来,截至目前,其在全国已覆盖个城市,共有超过家店面。
为了打造更好的体验场景,屈臣氏于年在总部设立培训中心,每年对超过名BA进行多方面培训,以便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店内皮肤测试、SPA、化妆等服务。
屈臣氏的BA服务随着市场变化也在不断优化
实际上,BA服务一直就是屈臣氏的一大特色,尽管过去曾被吐槽“过度热情”,但多年下来早已发生变化,不再以销售而是以服务作为核心价值。
当然,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仅在线下做文章是不够的。对此,近几年,屈臣氏开始推行“O+O”平台策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年2月,屈臣氏小程序上线。相对于很多零售企业在疫情之后才开始布局小程序,可以说,屈臣氏对于未来零售的战略布局已领先了整个行业。
具体操作上,以屈臣氏小程序和线下门店作为主要流量入口,用户通过添加专属BA的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