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司门口去的也许只是怀旧了吧武汉三
“走,一起逛司门口克”
“好,新华书店见”
网络图
这是司门口片人最习以为常的对话,即便在外人看来“如今的司门口俨然已成为衰落中的商业圈”。
每个司门口人都有莫名的骄傲,特别是在商业并不发达的九十年代。司门口是老武昌最早的商圈,也是老武昌的中心。但更多的骄傲,可能源于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镌刻着我们的记忆和故事。
它泛指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地带,东起胭脂路,西止临江大道;北行可达武昌江滩,向南能至武汉音乐学院,中间穿插着数条街巷。
民主路与解放路形成一个大大的T字型格局,马路两边,密集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服装专卖店。流动的人群,夹杂其间的店员叫卖声,以及各种音箱中传来的High歌,组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五颜六色的繁多服饰,每次都让我们眼花缭乱,不知疲倦。
每每经过民主路,总不由自主朝新华书店瞄瞄,以前暑假可是在里面蹭过不少空调呢。门口常聚集一排武汉的大学生,身前摆放着写有家教字样的纸张,在向来去于此的家长们推销自己。
它的对面是求索书店,这里藏着不少市面上淘不到的古籍。相信二十多岁姑娘吖一定记得,学生时代那里还夹杂着几家拍大头贴的小店,买衣服、逛书店、拍大头贴那是闺蜜间的标配。
从民主路弯过来,便到了司门口正街。
这里有司门口天桥、江汉环球影城、老武昌电影院、假日乐园、中华路夜市、大成路夜市……这些可能是武昌吖最早关于时髦的记忆。
司门口天桥,那是我们走了无数遍的地方。夜幕降临,这儿似乎成了地摊小王国,拖鞋、背心、钥匙扣…林林总总,总能淘到便宜宝贝。
天桥上的广东商城,那是司门口吖活生生的淘宝。那里的衣服大部分从广东直批回来,价格自然便宜。带上一两个有眼光敢砍价的小伙伴,那是只有卖亏的,没有买亏的。
美特斯邦威,一共五层楼。上学的时候,只有班里最前卫的女生才会来这里买T恤、仔裤。当然,以纯、班尼路、森马,在当年也是时尚的代名词。
名发世家好像开了很久,久到快不记得曾经的大桥理发店,那时烫头发用的还是火钳。
以前看电影都靠巷子里的各种影碟店,我第一次看的是《疯狂的兔子》
从天桥下来走几步,相信很多武昌人都记得它。毕竟年,《泰坦尼克号》的门票一度被炒到25元的高价。
后来,司门口修建了江汉环球,小青年们便转移了阵地。黑漆漆的放映厅,闪烁的荧幕光…多少心动懵懂只有它看得懂。
江汉环球也是一处神奇之地,带火了周边一票新奇品牌。比如第一次买面膜的屈臣氏、比如假日乐园的电玩城台球室、比如重庆火锅三国英雄。
噢,一定不能忘记环球隔壁的一溜烧烤店。谈不上装修,甚至店名也大都相似,从一个碳烤炉、一声吆喝起家,一开就是十几年。
环球对面的户部巷更是不用说,当年没什么名气(还没沦落为骗外地人小吃街),但也是司门口人的过早根据地。狭窄的街道行人摩肩擦踵龟速前行,大汗淋漓却又乐在其中。小张烤鱼、热干面、糊汤粉、板栗、变态鸡翅…数都数不清的过早夜宵,味道起码甩现在十条街。
再往前走点,就是百年老字号曹祥泰。说到老字号,那时还有扬子江、精益眼镜店、大中华酒楼、品芳照相馆、大桥照相馆,按我妈的话来说就是“这些地方在以前都是有身份的人才会去,像大中华,那是赫赫有名,毛主席吃的武昌鱼就是它家”。
妈妈辈的人才知道,八九十年代名噪一时的红旗商场旧址就在肯德基
不过要说司门口班子约饭四件套,还得属豪客来、肯德基、小乐川、东北人烤肉。
据说小乐川的老板是一对夫妻,从一个路边摊起家,几年光阴,便做到近千平的烧烤火锅店,颇为励志呢。
肯德基、豪客来在解放路和大成路交汇处,约人都在这里等。
“青菜几角钱一斤?”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牵着你的手逛过的大成路菜场吗?也在这。这里还有老街坊口口相传的丽华早点、小秋水饺、李记糊汤粉。
下午四五点,小老板们就推着小拖车,在自己的三分地里张罗起来,这里是司门口夜晚最热闹的地方。
一到晚上,大成路夜市便跃居成这一片的主角。从解放路一直延伸到武昌江边,编织成市井浓郁的街道。吃的、用的、玩的,甚至宠物花鸟,应有尽有,人群熙攘却洋溢鲜活生机。夜色中的她,夹杂着温柔的江风,总有一块角落让你感受柔软。
二十岁左右的姑娘吖总会来做做指甲,最后在门口处称称身高体重。当听到“您的体型偏瘦”,心里一阵窃喜,这大概是最早对美的理解了。
从夜市径直穿过去,就到了长江堤。长江大桥下的江堤是我们儿时狂欢的圣地,生长在长江边的人儿,就算长大谈恋爱也要绕一脚回去接个吻。
这里顺阶而下可以摸到长江水。夏天的时候,江边满是游泳的人。大裤衩、黑轮胎,黑汗水流就往江里跳。偶尔还能见到游泳的小狗,和夏夜必备的竹床阵、大蒲扇。
仰头可看火车一列列驶过,低头便是浩浩汤汤长江水。火车声、汽笛声不绝于耳,夜半灯火辉煌,照亮大半个武昌城。
有时,我会在中华路码头边驻足,看轮渡一辆辆驶过,不疾不徐,卷起一串水花。
有时,我也会顺着阶梯走上长江大桥,看傍晚烟霞,看黄鹤楼、龟山电视塔隔江相望,看远处点点灯火转至霓虹遍布,停留在这儿的人好像都有心事,又好像什么都没有。
后来,江堤从简单的几节楼梯修建成宽阔敞亮的岸堤,便也引来了生意人摆摊卖奶茶、租躺椅。
当然,还有更拉轰的班子,三五成群在岸堤的卡拉OK厅嗨歌,那时流行毛宁、杨钰莹。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去青青、诗雨缅怀青春。
江堤对面的华联超市,在我上小学时就在了。足足有四层楼,可洋气。逛完超市,直接在楼下吃肯德基可是童年最愉快的事。旁边的国美已记不清何时开业,不过我们初中买小灵通都去那。
司门口不仅有繁华的商业气息,还有一票学校散发出的书卷气。
除了鼎鼎有名的武昌最牛中学省实验,这里还有美女如云的武汉音乐学院、四十五中、实验小学、中华路小学、黄鹤楼小学、陈潭秋中学、中华路幼儿园…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为一体,哪怕说它自成一城也不为过。
实验中学门口印着“惟楚有材”四个大字,几乎成了小学五年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旁边的迎芳阁,多少人曾在这里淘过精美的笔记本?
在省实验上学最不愁的就是吃饭,左手边是美食云集的得胜桥,右手边是车水马龙的解放路,时间充裕还可以溜达到三十三中吃花中花。
校门口的阿德鱼湾、银芳厨房、炸鸡柳的小摊,常常碰到嘴馋而来的中华路小学的毛孩。不过要数最难忘,还是吴名氏烧烤,陪伴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
放学后,七八人约一起去武昌儿童公园溜冰的时光还记得么?维多利亚的溜冰鞋还是白袜子配双排滚多。五颜六色的灯光、波浪地板和各种风云人物的传说。摔个大马趴或者在厕所门口被搭讪都是常有的事。
还有农讲所,想必你当年的观后感一定用过“抛头颅,洒热血”这样的词汇。
从喧嚣的临街店铺往里走,时间停滞。八十年代的红瓦矮房拥挤排列,交叉巷落串联起老武昌城的烟火气。
真正的司门口人,对司门口的印象不会停留在“旅游一条街”上。那里有他们几十年的老邻居,有着连旅游攻略都没有的小巷子,青龙巷、青石桥、都府堤、自由路、海马巷、后长街…每一个名字背后可能都有着长长的故事。
我是司门口片人,
我在司门口大街小巷留下步印。
她看着我从小婴儿长成大姑娘,
我看着她眼角渐有流于平静的沧桑。
如果你也是司门口人,
你是否和我一样,也去过这些地方?
基督教堂的平安夜格外温暖
胭脂路没有胭脂
不知道中华路小学和昙华林小学哪个更好呢
夏天总在这里批冰棒
天桥拐角的油炸店,一开就是二十多年
以前的武昌儿童公园,如今的廉政文化公园
从这走上去,就是黄鹤楼、长江大桥,还有人记得黄鹤楼地下商场吗?
大成路的小秋,你是否在这里排过队?
司门口吖的童年几乎都定格在长江边
光谷、群光的摩天大楼越建越高;
汉街摇身一变成为土豪驻扎地。
司门口好像还是那副模样,
我们小时候初见它的老样子。
多好啊,就像我们的老情人。
好在我一直都在司门口片里,离它不是太远。
想它了,便回去看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