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寒冬持续盈利,屈臣氏的经营韧劲从何而
3月16日,屈臣氏母公司发布年财报。财报显示,受综合因素影响,屈臣氏中国市场营收.79亿港币(约合人民币.69亿元),同比下降23%;整体依然盈利,录得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0.9亿港币(约合人民币9.59亿元),是疫情以来为数不多没有亏损的大型零售商之一。
屈臣氏年业绩截图
疫情进入第三年,实体零售的日子依然不好过。有报道显示,年至少超家线下门店关闭,从大型连锁品牌到普通夫妻店都逃不过“断尾求生”的局面。
连大盘表现也不容乐观,年化妆品零售总额面临10年来首次下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线下关闭的化妆品店铺或超过1万家。曾被资本追捧的美妆“新物种”高光过后短短两年,却纷纷陷入关店潮。
总体而言,年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对各行各业都是3年以来最煎熬的一年,更是化妆品行业寒冬中的“极夜时刻”。去年,全国部分省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疫情,不少美妆连锁难以保证正常经营,有些店铺甚至全年的停业总时间长达3个月。在疫情高峰期,屈臣氏也有过千家门店暂停营业。
虽然多重因素影响,屈臣氏却能成功抵御冲击,在疫情三年下持续盈利,其经营韧性从何而来?
01
运营门店,还是运营人?
过去,品牌聚焦于门店扩张、商品陈列与装修风格。由于物理限制,优质的门店位置往往有限,商品陈列的数量与美感难以兼得,今日流行的门店装修也会在不久后泯然众人矣。
这种实质是运营门店的「传统零售思维」,与顾客“交流互动”的过程,仅发生于一张收银台上,是短暂而难以持续对的。为了更长期地激发顾客购买欲望,打造线上商城、周边配送、社群社区等新业态,成为不少零售商的共识。
然而,疫情三年早已让数字化营销成为了必修课,技术功能没有差别,但是否能够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将造就分野。
屈臣氏在内地市场30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万付费会员、2亿美妆个护用户,覆盖九成以上18-45岁国内都市女性,这一丰厚的用户资产是屈臣氏得以转变用户运营思维的基础。
屈臣氏门店消费者体验
从年起,屈臣氏积极投入数字化底层能力部署,通过小程序、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