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家买东西体验不好也不去网上买屈臣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www.xxzywj.com/npxxx/npxtj/780.html
李嘉诚旗下曾经的零售标杆企业——屈臣氏,在中国内地市场上遭遇了第一个败绩。在3月22日,屈臣氏的母公司长江实业公布了年财报,屈臣氏去年收入.14亿港元,同比去年的.13亿港元下滑3.82%。这是进入内地市场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具有非常明确的“增长告一段落”的指示意义,因为在年之前,屈臣氏在内地的增长都是两位数的。业绩不佳自然伴随着人事调整——有人需要对此承担责任,屈臣氏中国区CEO罗敬仁随后辞职,由首席运营官高宏达接任。罗敬仁时代的屈臣氏以扩张为主旋律,对于以生活消费品为主方向的屈臣氏而言,内地市场实在是太大了,从一线市场一直下探到广袤的三四线,年之后屈臣氏从多家门店变为现在的家。扩张自然是业绩不断攀升,扩张大趋势下也容易让管理层忽略已经攀升到极高的运营成本,现在看来,成长停滞后这些都是屈臣氏的负担。罗敬仁的离开,或许意味着开店扩张的结束。拥有家门店,每天都维系巨大的房租和人员开支的屈臣氏,规模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对成长速度的依赖,如果失速,作为对财务数据要求苛刻的上市公司而言,管理层就会面对骑虎难下的尴尬。而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者成熟,进而形成对导购模式的替代,这也成为屈臣氏业绩大不如前的主要原因。市场初期的消费者依赖渠道的引导,门店的产品推广和引导起到了关键作用,导购作为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首个桥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10年后的消费者已今非昔比,其成熟和理智,不亚于了解行业纵深的老手,这些消费者在产品上懂得不会比导购少,但是10年不变的任务式推销,在这样的老手目前显得多余和不合时宜。“为什么要听你啰嗦?我自己不会看么?”面对层次不齐的广告话术,消费者选择的是敬而远之,给自己足够的空间时间来独立判断和购买。而很多急功近利的不良购物体验,则直接导致屈臣氏的回购率变低。此外,电商的崛起,让屈臣氏内的产品从极丰富变成很有限,关键是价格也不便宜,当然部分体验式的产品在线下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比如彩妆,但作为体验店存在的价值显然有点被低估了。更何况,对产品方而言,屈臣氏并不算一个很友好的合作方,屈臣氏采用“末位淘汰制”选择下架的国产品牌。入驻品牌需要向屈臣氏门店承诺保底销售,月销量低于万元的品牌均有可能面临淘汰,因此对很多品牌来说屈臣氏肯定不是体验店的首选。对电商的觉醒,目前看并没有对屈臣氏带来质的变化,虽然早在年屈臣氏就进驻了淘宝,也和天猫有合作,并在今年2月推出的App“莴笋”。但是这些渠道并未壮大到体现在财务报告内。上一个时代的致胜法宝开始落伍,变化的时代面前所有的零售公司都在面对挑战,转型和调整必不可少,现在看屈臣氏正是面对选择的关键时刻。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0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