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首次业绩下滑李嘉诚的零售业也不行了
你有多久没去屈臣氏了?现在还想去吗?屈臣氏是李嘉诚家族的品牌,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个人护理、美容零售业巨头。当初在在中国门店有多家,前往屈臣氏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而现在去屈臣氏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因此,屈臣氏的业绩出现了下滑。根据屈臣氏财报显示:年,屈臣氏中国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综合利润仍高达22%,但总销售额下跌达3.82%,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高达10.1%。同时,年屈臣氏业绩增涨23%,年是14%,年是9%,是-4%。从以上数据来看,屈臣氏的衰败的趋势已经显现。对此,屈臣氏自身犯了哪些致命的错误?一、允许过多国内品牌进入在屈臣氏业绩好的时候,有20多个国内品牌等待进入屈臣氏,国内品牌以进入屈臣氏为荣。因此,过多的国内品牌被允许入驻屈臣氏,大大拉低了屈臣氏的形象。二、缺乏新品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希望注入新鲜感,有更多的新品可以选择。但屈臣氏迟迟没有引进新品,而其他国际品牌正好抓紧机会,弥补这个空缺,抢夺市场。三、没有在适当时候引进彩妆在彩妆门店快速增长的时候,屈臣氏很少引进彩妆的进入,依旧以护理为主,从而失去彩妆市场。四、购物体验差屈臣氏店内导购太多,各个品牌导购争相出售商品给消费者,使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很不好。五、专业感和时尚感不强屈臣氏以国内零售业巨头为标杆,因此缺乏的专业感和时尚感。六、故步自封在日韩与欧美的美容个护商品兴起的时候,由于这些品牌大多在中国没有品牌商,也没有代理商,更没有刚性的采购系统。因此,屈臣氏将这些品牌拒之门外,失去了一部分极具潜力的消费者。除自身因素外,屈臣氏的衰败也和大环境有关。一、美妆电商的崛起聚美、小红书等美妆电商在前两年迅速崛起,抢占了美妆市场。而反观屈臣氏,于年进入天猫,直到今年才宣布和天猫合作,对于美妆电商,屈臣氏出手太晚。二、消费者更加成熟随着国内美容和个护产业的发展,消费者逐渐成熟,新兴消费者正在崛起。这些消费者对于相关商品的购买更有主见,不再一味的依赖导购。以上这些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导致了屈臣氏的业务的衰退。然而,屈臣氏已经意识到危机,并在进行改革,比如:砍掉国内品牌、上线“莴笋问答”,一对一的为爱美女生一站式解决美妆难题,注重年轻定位。因此,屈臣氏或许会面临一次触底的反弹,重回市场地位。
上一篇文章: 长三角美妆突围一瓶护肤品如何在长三角协 下一篇文章: 李嘉诚的第三张王牌全球开出15万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