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的敌人,只有屈臣氏自己
文:向善财经
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因擅自配制化妆品,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被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5.3万余元,并没收包装材料。
对于此次处罚,如果说屈臣氏只是一家新兴的美妆零售店,我们或许可以将其归因为管理层的不成熟,但对于一家有着超30年历史的美妆零售连锁“巨鳄”来说,这种错误就显得格外扎眼。
而且从年的“屈臣氏0.01元卖面膜后又不发货,主播大骂消费者‘像疯狗’”事件到现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屈臣氏导购服务态度差”等类似话题都会出现,以至于现在“屈臣氏被年轻人抛弃”的说法几乎快成了美妆行业的“老生常谈”。
可问题是,屈臣氏对此也不是没有做过改变,甚至为了讨好年轻人还上线了薅羊毛战略,但是从近年来不断下滑的营收规模和中国区门店数来看,屈臣氏似乎依然处在被抛弃的危险边缘……
上任七年的高宏达,没能止住屈臣氏的坠落
事实上,从年起,屈臣氏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就已经面临着增长停滞的情况,所以在年,屈臣氏中国的业绩增速便出现了首次负增长,为-3.82%,当年门店销售同比下降10.1%。
而到了年屈臣氏中国门店的扩张脚步,也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店铺总数跌破家。
随后,据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的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屈臣氏中国上半年营收总额88.84亿港元,同比下降8%;中国门店数量由年的家,进一步缩减至家,整体表现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
对于屈臣氏的衰落,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原因:
一是战略和渠道层面,对于线上电商时代趋势的避重就轻。
为什么在年、年时,屈臣氏中国出现了增长停滞?答案与线上电商渠道的爆发有关。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年中国美妆产品零售交易规模达到亿元,年增长率达20%,其中,线上交易规模为亿元,占比达到36%,并且持续保持强劲增长。
当更多的美妆零售品牌都转向线上后,屈臣氏的线下渠道流量优势也就开始被不断削弱。
然而有意思的是,面对汹涌而来的电商时代潮流和自身增长停滞的信号,时任屈臣氏中国总部行政总裁的罗敬仁却没有及时拥抱电商,而是避重就轻地“躲着”,其做出的反应是:继续开店,将开店重心由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线城市……
那么结果不言而喻,屈臣氏错过了第一波电商渠道和线上流量爆发的红利风口。
二是在模式和产品服务层面,“大象转身”时的不彻底。
在屈臣氏中国年业绩首次出现负增长的财报公布前,年3月,罗敬仁因个人原因请辞。时任屈臣氏中国首席运营总监高宏达接手中国区业务,并开始了从线上渠道到线下门店的全方位的“大象转身”变革。
一是全面拥抱线上,年,屈臣氏推出了闪电购,并上线了美团、饿了么等。随后又逐渐补齐了小红书、抖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