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压下,屈臣氏为何上半年仍盈利
今年,化妆品实现营收尤其难。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显示,上半年,化妆品零售总额为亿元,同比下滑2.5%,降幅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7%。这是过去十年,上半年化妆品零售总额的首次下滑。
水大鱼大,反之则水浅鱼小,能在此时维持盈利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当外界发出“美妆线下实体店活得还好吗”这一疑问时,在屈臣氏年上半年财报找到答案。
8月4日,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发布年上半年财报,受上半年综合营因素影响,屈臣氏中国市场销售额为96.85亿港元(约人民币83.34亿元),同比下滑17%,同比店铺销售额下降17.6%。
上半年,对无论供应链还是销售市场位于华东地区的零售企业来说,日子确实不好过。华东地区也是屈臣氏的重要市场之一,其承接的压力可想而知。据业内人士推测,屈臣氏华东地区占比可能在30%左右,上半年线下流量跌幅受疫情影响跌幅应该不少。
让人意外的是,尽管营收下滑,但拥有多家门店体量的屈臣氏整体仍保持盈利,上半年录得息税前利润6.23亿港元(约人民币5.36亿元),是为数不多没有录得亏损的零售商之一。
“那些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对环境变化反应最快的。”《物种起源》这句话,对于屈臣氏和今天的其它企业来说,仍然适用。
具有韧性的企业是不惧时间的,哪怕面对大环境的重重挑战。
在屈臣氏身上,可以看到从1到1+1,乃至N×N的跃升。化妆品增长放缓?那就将积累的优势复制到健康赛道发力上;布局“美丽+健康”双赛道连接起N多用户、N多品牌商,运用O+O数字化及媒体化能力实现N×N的跨越。
“美丽健康”双轮模式
今年健康正盛,尤其伴随刘畊宏大火,“主动健康”意识进入公众视野。消费层面,据今年“”期间某平台的数据,家庭健身器材整体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超过%。
风口之上,往往意味着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按照消费行业业内人士的说法,“每个消费类目,都有健康化的空间。”服装食品如是,美妆护肤也如是。
化妆品领域的健康化早已开始,无论是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的崛起,还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986.html